聿唐銷售中心_消失的建築
9 月07
案名:聿唐MRT_銷售中心
業主:我高中的死黨剛成立一間建設公司,買到地之後便打電話問我:有沒有做過樣品屋?我回答他真正的住宅都在做了,假的還做不了嗎。結果換來一陣冷笑,那你做做看吧!他說。當時真的覺得小小一間樣品屋有啥難做的,因為一般住宅設計最花心力就是在跟業主的溝通上,如何做出”量身訂作”的作品;樣品屋沒有實際的業主,設計師愛怎做便怎做,真是再簡單不過了。但事實證明樣品屋雖不比住宅難做,卻也絕不比住宅簡單,因為兩者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虛擬的展示v.s雋永的定居。
基地:在東湖。老實說第一次去基地時找了好久,因為雖然就在康寧路旁,但基地附件的巷道混亂,單行道又多,害我每次去都會迷路(但我是路癡,別人會不會覺得難找我就不知了)。基地雖然不大,但周邊都是低矮的公寓,加上洽當的巷道比例及密度不低的植栽,整體的感覺非常舒適而親切,而且非常安靜。行走其間,有點日本次級城鎮的味道(日本真的是一個安靜的有點離譜的國家),加上兩步之遙就是康寧路,有商場及電影院,旁邊捷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簡直就像是在為”鬧中取靜”這句成語在做註解似的,噪音分貝變化非常劇烈的環境。
功能:銷售中心顧名思義是為了”促進房屋的銷售”這一再清楚不過的商業行為而產生的,但在台灣銷售中心卻已發展成某種特殊的建築型態,與違章建築、檳榔西施並列台灣的三大都市奇觀之ㄧ。殊不知全世界都在賣房子,但像台灣這樣不惜成本,找知名設計師設計得比將來實際建築還要妖嬌美麗、耀眼奪目的,應該就只有我們寶島台灣了。造成這樣的盛況當然不能只歸功於代銷及建設公司,還要有願意買單的消費者(畢竟這些蓋了就拆的空殼也是消費者出的錢呀!)以及一堆設計能力超強卻沒啥建築可做的建築設計師(因未取得建築師資格不得稱為建築師),方方面面的配合才行。其背後的房地產產業結構、建築教育及考試制度、商品文化及消費美學等等層面,可以作為一篇博士論文的題目了(可惜台灣沒有建築博士的課程),絕非在此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的。若要問我對於此一現象的看法,我會拿檳榔西施來打比方:從一個男性的觀點,既然不可能禁吃檳榔,我當然希望玻璃屋裡坐的是清涼養眼的辣妹而不是清涼養眼的歐媽桑!
預算:
策略:消失的建築
也許是因為反骨的個性作祟,也許是因為不想讓太暴力的建築破壞了基地難得的寧靜,更也許是因為死黨的支持不用聽代銷一堆天花亂墜的銷售策略,我用了一個很反常且大膽的策略作為此一臨時建築的主題:看不見的建築(順便向我敬愛的大師卡爾維諾致敬)。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在基地上種一些樹然後放一個四面都是鏡子的盒子在中央,讓建築隱形。死黨卻落下這麼一句話:到時大家都找不到銷售中心,房子賣不出去就由你來吸收!真想頂他一句:難道設計餐廳的,餐廳生意不好時也要負責把菜吃光光嗎?!沒辦法,出錢的是老大,只好把設計改成一面是透明玻璃,結果整個建築外觀的材料就由視覺的透明(鏡子)與實質的透明(玻璃)所組成。
結果來說,用鏡子來作為此一臨時建築的材料是有其正當性的。因為鏡子無法強化,其易碎的特質剛好呼應”臨時”建築的個性,並強調其不可回收性;另一方面鏡面也在有限的預算內達到特殊的效果,滿足了包裝紙式的糖衣心態。
撇步:
大紅燈籠高高掛:這次開發的材料是3D膠片,一般是用在反光帶(交通警察常穿的那種)及球鞋等運動商品上,我把它拿來當吊燈的燈罩,結果效果出奇的好(而且還很便宜)。
漂浮的模型台:將模型台的基座用鏡面包覆,四邊再以珠串裝飾,製造漂浮的錯覺,華麗卻輕盈顛覆一般”貴重”的感覺。
方塊地毯:最便宜的方塊地毯經由色差的間隔拼貼後得到不錯的結果,同時對空間有加深的效果。
後記:
第一次的銷售中心設計結果來說應該算是成功的,因為開盤不到一個月便已銷售八成(還有兩成是建設公司的保留戶)。但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樣,餐廳生意好絕不會是因為裝潢,還是得要東西好吃價格實惠才行,所以這樣的結果我也沒啥好高興的,但不禁還是要問,如果不做銷售中心,房子真的就賣不出去嗎?
業主:我高中的死黨剛成立一間建設公司,買到地之後便打電話問我:有沒有做過樣品屋?我回答他真正的住宅都在做了,假的還做不了嗎。結果換來一陣冷笑,那你做做看吧!他說。當時真的覺得小小一間樣品屋有啥難做的,因為一般住宅設計最花心力就是在跟業主的溝通上,如何做出”量身訂作”的作品;樣品屋沒有實際的業主,設計師愛怎做便怎做,真是再簡單不過了。但事實證明樣品屋雖不比住宅難做,卻也絕不比住宅簡單,因為兩者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虛擬的展示v.s雋永的定居。
基地:在東湖。老實說第一次去基地時找了好久,因為雖然就在康寧路旁,但基地附件的巷道混亂,單行道又多,害我每次去都會迷路(但我是路癡,別人會不會覺得難找我就不知了)。基地雖然不大,但周邊都是低矮的公寓,加上洽當的巷道比例及密度不低的植栽,整體的感覺非常舒適而親切,而且非常安靜。行走其間,有點日本次級城鎮的味道(日本真的是一個安靜的有點離譜的國家),加上兩步之遙就是康寧路,有商場及電影院,旁邊捷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簡直就像是在為”鬧中取靜”這句成語在做註解似的,噪音分貝變化非常劇烈的環境。
功能:銷售中心顧名思義是為了”促進房屋的銷售”這一再清楚不過的商業行為而產生的,但在台灣銷售中心卻已發展成某種特殊的建築型態,與違章建築、檳榔西施並列台灣的三大都市奇觀之ㄧ。殊不知全世界都在賣房子,但像台灣這樣不惜成本,找知名設計師設計得比將來實際建築還要妖嬌美麗、耀眼奪目的,應該就只有我們寶島台灣了。造成這樣的盛況當然不能只歸功於代銷及建設公司,還要有願意買單的消費者(畢竟這些蓋了就拆的空殼也是消費者出的錢呀!)以及一堆設計能力超強卻沒啥建築可做的建築設計師(因未取得建築師資格不得稱為建築師),方方面面的配合才行。其背後的房地產產業結構、建築教育及考試制度、商品文化及消費美學等等層面,可以作為一篇博士論文的題目了(可惜台灣沒有建築博士的課程),絕非在此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的。若要問我對於此一現象的看法,我會拿檳榔西施來打比方:從一個男性的觀點,既然不可能禁吃檳榔,我當然希望玻璃屋裡坐的是清涼養眼的辣妹而不是清涼養眼的歐媽桑!
預算:
- 基地面積:515平方公尺
- 建築面積:210平方公尺(其中樣品屋65平方公尺)
- 設計時間:一個月(2006年11月)
- 施工時間:20天(2006年12月)
- 工程造價:NT250萬(含設計費、建築及室內工程、家具擺設…)
策略:消失的建築
也許是因為反骨的個性作祟,也許是因為不想讓太暴力的建築破壞了基地難得的寧靜,更也許是因為死黨的支持不用聽代銷一堆天花亂墜的銷售策略,我用了一個很反常且大膽的策略作為此一臨時建築的主題:看不見的建築(順便向我敬愛的大師卡爾維諾致敬)。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在基地上種一些樹然後放一個四面都是鏡子的盒子在中央,讓建築隱形。死黨卻落下這麼一句話:到時大家都找不到銷售中心,房子賣不出去就由你來吸收!真想頂他一句:難道設計餐廳的,餐廳生意不好時也要負責把菜吃光光嗎?!沒辦法,出錢的是老大,只好把設計改成一面是透明玻璃,結果整個建築外觀的材料就由視覺的透明(鏡子)與實質的透明(玻璃)所組成。
結果來說,用鏡子來作為此一臨時建築的材料是有其正當性的。因為鏡子無法強化,其易碎的特質剛好呼應”臨時”建築的個性,並強調其不可回收性;另一方面鏡面也在有限的預算內達到特殊的效果,滿足了包裝紙式的糖衣心態。
撇步:
大紅燈籠高高掛:這次開發的材料是3D膠片,一般是用在反光帶(交通警察常穿的那種)及球鞋等運動商品上,我把它拿來當吊燈的燈罩,結果效果出奇的好(而且還很便宜)。
漂浮的模型台:將模型台的基座用鏡面包覆,四邊再以珠串裝飾,製造漂浮的錯覺,華麗卻輕盈顛覆一般”貴重”的感覺。
方塊地毯:最便宜的方塊地毯經由色差的間隔拼貼後得到不錯的結果,同時對空間有加深的效果。
後記:
第一次的銷售中心設計結果來說應該算是成功的,因為開盤不到一個月便已銷售八成(還有兩成是建設公司的保留戶)。但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樣,餐廳生意好絕不會是因為裝潢,還是得要東西好吃價格實惠才行,所以這樣的結果我也沒啥好高興的,但不禁還是要問,如果不做銷售中心,房子真的就賣不出去嗎?